在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馬集鎮,提起“老村長調解室”,當地村民就會指著淮濱縣人民法院馬集人民法庭所在的方向說:“在法庭設著,門小樹屋口有牌子,可好找了,老支書劉新建就在那值班。”
“老村長調解室”里的劉新建曾擔任馬集鎮帥莊村黨支部書記,卸任后的他有了新身份——“老村長調解室”的人民調解員。馬集法庭庭長沈小平說:“老支書劉新建在這里幫鄉親們化解一件又一件糾紛,大量的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轄區無訴無訪村逐年增加。”
“馬集法庭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不斷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立由法庭庭長、派出所所長、司法所聯合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辦公室’,將轄區的人民調解員、網格員、村干部納入到矛盾排查預警網絡中來,共同探索‘多元聯動’機制與‘前端把關、中端疏通、末端治理’三端共治相結合,推動形成‘源頭預防、非訴挺前、裁判終局’的全鏈條訴源治理模式,助力轄區農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近日,淮濱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振芳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
素有“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的淮濱縣因地處淮河之畔而得名,每到豐收時節萬畝良田麥浪翻涌,馬集法庭便坐落在弱筋小麥主產區馬集鎮。近年來,馬集鎮優化解紛模式,形成以鎮黨委為核心,馬集小樹屋法庭為支撐,各基層組織共同發揮作用的解紛格局。馬集法庭對所受理的案件進行分析研判,從個案、類案中發現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問題,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發送司法建議、白皮書,提出治本之策,精準服務科學決策,特別是針對涉及糧農、糧企、土地流轉的糾紛,將弱筋小麥生產與法庭司法服務相結合,打造弱筋小麥+耕地保護兩張名片,為弱筋小麥主產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和服務。
馬集法庭立足轄區實際情況,聯合轄區各級人大代表、村支書、老干部等德高望重人士發揮訴前調解+訴中調解的優勢,建立“老村長調解室”“小鎮家事調解室”“人大代表調解室”等三個品牌調解室,通過將各類案件引入調解,并依托訴前聯動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時租
針對不同矛盾糾紛類型,馬集法庭運用不同的調解模式,對涉及的鄰里矛盾糾紛,采用“人民調解員調解+人大代表(村支書)共調+法九宮格官聯調”的“三調聯動”方式;對涉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案件,開啟“綠色通道”服務,建立“老村長先調+村委會再調+會議室出租法官聯調”的10日調解模式;對涉民生社情案件,采用“老村長調解+法官巡回審判”模式。今年以來,馬集法庭受理案件數同比下降18.97%,調解成功率68.41%,一審服判息訴率94.72%,平均審理時間18.33天,裁判自動履行率6舞蹈教室8.31%。
同時,馬集法庭積極探索“調立審執”一體化工作機制,開通“線上+線下”立案服務,實現“雙軌制、多渠道”立案模式,設立“一站式”立案窗口,群眾可就近調解、申請立案、參加訴訟、申請案件執行,實現“家門口‘一站式’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在審判過程中,不僅注重釋法說理全覆蓋模式,著重判前釋法、判中調解、判后答疑,將釋法說九宮格理貫穿訴訟全過程,釋明法律后果,不斷提升服判息小樹屋訴率和群眾滿意度,并通過巡回審判、公開審理、以案釋法做實普法宣傳,有效提升轄區群眾的法治意識,切實推動執源治理走深走實。(本報記者 趙紅旗 本報通訊員 趙棟梁 李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