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7140ad8150f3.91123419.
夏書章
記者 何瑞琪 攝影王維宣
1947年,28歲的包養夏書章從哈佛大學學成歸來,被中大力邀任教,成為學校當時最年輕的教授。一晃大半個世紀,這位年近百歲的“包養網心得中國MPA之父”依然鶴發童顏,不拄拐杖,慢慢踱步回學院,孜孜不倦地培養一屆屆博士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晚年的夏書章并沒有選擇靜享天倫之樂,而是積極延續自己的學術和社會生命。每年的中大學位授予儀式上,他在旁人的攙扶下,雙手擎5公斤重的權杖,率主禮教授隊伍莊嚴入場,場景令人深深動容。年齡之于他,只代表生命已走過的長度,他所追求的,恰恰是生命的寬度。
夏書章,1919年1月生,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行政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M包養留言板PA之父,中國行政管理學界的泰斗。現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名譽院包養女人長,教授,博士生包養導師,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名譽會長。2006年獲美國公共行政學會第一次在亞洲頒發的“國際公共管理杰出貢獻獎”。
他1985年主編出版的《行政管理學》,是改革開放包養俱樂部后包養意思中國第一本關于行政管理學方面的學術專著,為這門學科奠定了理論框架。此后,發起籌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為中國行政管理學的重包養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編著的著作30余本,發表論文約300篇。具代表性的有《行政學新論》《現代公共管理概論》和《〈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等。
少時求學“九死一生” 28歲當中大教授包養網
1919年,夏書章出生在五四運動的前夕,命運似乎決心讓他成為中國近現代史的“活包養金額化石”。中學期間夏書章曾兩度輟學,飽受貧窮、戰爭、離亂,但他依然堅持讀書,兼學英語,短期包養終于如愿考上“國立中央大學”。
當時學校遷往重慶,為了上學,夏書章走上一條“九死一生,七十二拐”的求學路。他曾喬裝“打工仔”登上輪船,當給燒木炭運輸車加水的小工,一路拿著錄取通知書不停乞求路費。頭頂是呼嘯而至的炸彈,腳下是不知何時能抵達象牙塔的漫漫長路,花了整整2個多月,他才抵達學期早已過了一半的學校,開始求知之旅。
上醫醫國,其次疾人。當時大部分學子投向包養軟體數理化,而深受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影響的夏書章卻堅定不移選擇政治學:“周恩來說,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深以為然。”
1943年大學畢業后,夏書章在學術上依然執著,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行政學學位。恰逢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招生,現場面試后,便留在哈佛求學。在世界知名的高包養金額等學府求學,讓他對當時包養國民政府的腐敗有了深刻的認識。1946年,夏書章以畢業論文《中國戰時地方政府》通過答辯,成為最早在國外獲得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的中國留學生。
學成歸來,1947年,時任中大校長王星拱力邀夏書章前往任教,最終,他成為中大當時最年輕的教授。但沒過幾年,全國開始了高校院系大調整,政治學、社會學等系全部停包養網辦,夏書章“轉行”教“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這個經歷,讓他開始探索將行政管理學理念與中國國情融合,為后來在國內高校引進MPA學位制打下基礎。
首倡引進MPA“公務員素質事關人民福祉”
“我等了30年,一直盼望恢復政治學學科的曙光。”1979年,當夏書章聽到鄧小平講話中提到要重振政治學、法學、社會包養網學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激動的他馬上提筆給《包養軟體人民日報》寫信,呼吁“要把行政學的研究提上日程”,并很快得到學界的響應。
“我們從辦師資培訓班和辦刊物入手。”夏書章說,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學者一起,開講習班、辦學術會議、編專著教材、包養網ppt辦刊物,并積極組織學術隊伍。《中國行政管理》雜志就在此時創刊。1985年,夏書章等人出版了改革開放后第一本《行政包養管道管理學》教科書。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也于1988年成立。中國行政管理學科初具規模。
在夏書章心中,引入MPA學位教育是一個偉大的夢想。“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但公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他舉例,當時注冊一個公司,歐美通常只需要幾個小時,而內地竟然要兩三個月,有些邊遠地區甚至幾年辦不下來。中國加入WTO包養網在即,公務員的素質、包養網政府的管理水平、辦事效率都將成為影響國家參與世界競爭的重要因素。
1999年,他在國內首次倡導引進MPA,最初只打算試點6所,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批試點MPA專業學位的全國重點院校在各界強烈要求下增至24所。至今,全國已有100多所院校擁有MPA學位授予點,學界尊稱夏書章為“中國MPA之父”。
懷著對政治學的激情,夏書章半個世紀以來,從沒放下過教鞭。學校免除了他給本科生、碩士生上課的教學任務,但他堅持在家中給博士們開題、授課。在早已奠定地位的學科領域上,夏書章筆耕不輟,今年,他耗時兩年寫就的力作《論實干興邦》由中山大學出版社正式出包養版。
夏書章說,要真正吃好公務員這碗飯,其實是不容易的。現在社會上,部分人認為公務員工作輕包養網松安逸,其實沒有好好考慮要為國包養網VIP家做貢獻。他呼吁:“公務員的素質高低,對整個國家的公共事業管理影響很大。要把公務員當‘事業’來做,要有犧牲和奉獻精神,真正為國家為人民謀幸福!”
晚年愛作打油詩不服老只知充電加油
有人說,“人到中年萬事休”,“七十老翁復何求”,感慨中老年人過了巔峰之境,對人生不再有強烈的追求。然而,夏書章很討厭這兩句詩,身為中大最年長的教授,他偏偏不服老:“我不同意,我只知充電與加油。”
采訪前,他已經讀完了一份中國社會科學報,回家后,他還要讀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等,也看廣州日報等本地新聞報紙。每晚雷打不動的,是坐在電視前看《新聞聯播》。
這些包養網站年,他止步于中大,較少到外地參與學術活動,但經常激揚文字,發表見解。他在《中國行政管理》開設《夏老漫談》專欄,寫一千多字的小文章,從《簡政放權》到《怒批懶政》,從《海綿城市》到《王婆賣瓜》,夏書章涉獵甚廣,又不乏鞭辟入包養女人里的深見。對于年輕人,他期望甚殷。“一些年輕人總是把國家的一些政治表述看成是政治口號,實際上這些話簡潔明快,正是中國共產黨對長期以來治國理政、理論聯系實際、歷史經驗的總結,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研究。”
閑暇時,這位近百歲的教授依然閑不住,常在校園中漫步,不知不覺又走到學院中來。60歲時,他騎10分鐘單車從家里過去;70歲后,學校實在不敢再讓這位“鎮校之寶”騎著自行車上下坡,他只好算準時間,走上15分鐘到學包養網車馬費院;96歲,記者采訪他時,他出門走上半小時;如今97歲,夏書章要提前1個小時出發。只要說好時間,無論年事如何,他從不遲到包養。
夏書章言談間頗為生動有趣,在他眼里,百歲老人一點都不“稀奇”:“我做了一首打油詩,包養感情你們聽聽。一百不稀奇,九十有的是,八十滿街跑,七十小弟弟,六十五十搖籃里,四十三十不用提。”念完,全場都被這位“老頑童”一樣的教授所傾服。
這包養網僅是夏書章所作打油詩其中的一首。因正色敢言,他被學界贊嘆“真‘剛猛’也”。他聽了,給自己做了一首“加油詩”:前人打油我加油,不讓白發遜黑頭。與時俱進永恒事,意氣尚存誓不休。總結自己的晚年心態,夏書章說,自己是“做事有序,飲食有度,生活有趣,心中有數”。 跨越兩個世紀,歷經社會變遷,個人升沉與時代緊密關聯,因而治學研究多含家國之憂,他也分外珍惜如今的治學環境。老包養網而彌堅,與時俱進,這就是對夏書章一生的最好總結。
TC: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