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暖,松江小昆山鎮大港村村民李福林飯后便要去離家不遠的休閑綠地散步跳舞,這已經成為他和鄰居們的生活習慣。而在數年前,該綠地還是村民們避之不及的垃圾填埋場,經過一系列全方位治污措施,這片土地發生蛻變,煥發新的生機。
休閑綠地原為鎮級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早在14年前就完成封場覆土,因其處于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易有安全隱患,持續散發的臭氣又困擾著周邊居民,五年前,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和國家長江辦的要求,在市、區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小昆山鎮下決心徹底整改。
垃圾分布面積4.72萬平方米,涉及土地面積70.8畝,約20萬噸……面對海量垃圾處置任務,小昆山鎮沒有選擇“訪談一挖了之”,而是召集相關部門和高校專家,一道研究制定既好又快的處置方案,形成了“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突出重點、分類整治”的治污原則。
治污手段豐富多樣,但在嚴格從速之余,科學也很關鍵,尤其是避免二次污染。小昆山鎮黨委書記陸雪鋒是時任整改指揮部負責人,對此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讓一滴污水、一粒渣土、一塊垃圾外溢,我們全力做到嚴防死守。”
綜合考慮時間、效果、成本等因素之后,小昆山鎮決定采取分區止水隔斷的方式進行開挖,全量垃圾開挖一段,滲濾液處置一段,素土回填一段,邊開挖邊檢測,最終送老港填埋場填埋。
針對會議室出租不同的廢棄物,小昆山鎮制定研究了精細處置方案。如滲濾液處置,小昆山鎮經過反復比選、充分論證,選擇就地凈化處理,達到納管標準后排入污水管網;垃圾清運交通路線,選擇利用密閉水運至老港填埋場,如此一來,既可以避開居民生活區,又能降低二私密空間次污染風險。
整治現場還安裝了除臭裝置,并加強工地揚塵管控,小昆山鎮工作人員日日巡視監督,對現場的大氣、噪聲、基坑土壤和處理后的滲濾液進行采樣檢測,確保各項數據正常無超標,達到徹底整治的目的。
短短兩個月時間,小昆山鎮耗資1.3億元,讓這處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徹底煥新,累計開挖量19.51萬噸,其中陳年生活垃圾17.22萬噸、建筑垃圾1萬噸、污泥1.29萬噸,累計抽取處理滲濾液約2.68萬噸,土方回填11.63萬立方米。
“填埋場開挖最深達8米,相當于三層樓的高度。”陸雪鋒說。這一數據看似“夸張”,其實是經過審慎測算的。因為過度開挖會引起周邊設施結構隱患,如何在徹底治污與場九宮格地安全之間取得平衡,考驗的是基層管理智慧。經過各方全力配合,截至竣工,整治工程無九宮格一例環境應急情況發生、無一例安全生產事故、無一例周邊居民信訪投訴。
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尾,在垃圾填埋場完成復綠之后,小昆山鎮又將其打造成一個色彩豐富、特色鮮明的開放休閑綠地。在總面積160畝的綠地里,穿插著休閑步道、景觀花架、成品座椅和設計座椅,以此滿足周邊市民休閑健身的需求。小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