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創新領域的新動向,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寫下注腳——
修訂后的《國家天然科學基金條例》實施,明確“對嚴重原創性、穿插學科創新等基金資助項目,基金治理機構可以制訂專門的申請與評審規定”;S1000型浮空風力發電系統在江西試飛勝利并發電,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攻關,實現地面風能向電能轉化;位于湖北武漢的光谷未來產業研討院正持續跟蹤發掘未來產業重點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包養網價錢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養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往年末舉行的中心經濟任務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下所需、發展所急,是未來所系、年夜勢所趨。開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隨機應變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促進新動能集聚、新業態涌現、新產業壯年夜,為高質量發展注進更多推動力、支撐力。
加強基礎研討和關鍵焦點技術攻關,發揮技術策源感化
實驗正進進關鍵環節——只見科研包養網人員警惕地將液態狀的前驅體滴在電極上,再將電極置于加熱臺上,等候變成固體電極。
北京懷柔,中國科學院物理研討所清潔動力資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實驗室里,研討員禹習謙帶領團隊進行著固態鋰電池研發實驗。
“比擬廣泛應用的液態電解液鋰電池,固態鋰電池應用穩定性高的固態電解質,可晉陞電池能量密度和平安性。”禹習謙說,團隊已勝利開發出樣品,爭取早日實現產業化。
攻關前沿課題,不斷晉陞原始創新策源力。
近期,國內鋰研討“最先一公里”獲得多項進展:清華年夜學初次揭開鋰鍵與鋰離子鍵的面紗;中國科學技術年夜學發現衝破鋰氧氣電池容量瓶頸的關鍵原因;華南理工年夜學結果為鋰金屬負極界面保護供給新的研討資料和思緒……
國家戰略科技氣力加速建設,原始創新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使鋰從實驗室加快走向應用,帶動新動力汽車、儲能、通訊等產業發展。
當前,我國科技支撐才能不斷增強,為產業發展奠基傑出基礎。
看到油管焊接部位最深測量點的衍射圖譜包養網數據剖析結果,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資料中子衍射儀團隊成員們喜出看外。
應用中子衍射技術,他們比來完成了國內初次年夜口徑高鋼級油氣管道環焊縫殘余應力測試。“結果為管道研討引進全新技術,也彰顯了國家嚴重科技基礎設施的支撐感化。”團隊負責人李小虎說。
樹立高能級研發平臺,催生更多重磅研討結果。
在浙江杭州,極弱磁年夜科學裝置邊建設、邊研發,磁強計等“沿途下蛋”結果為新產業供給源頭死水;在安徽包養網合肥,超導托卡馬克年夜科學裝置集群加速建設,推動聚變動力開發應用……
“科技強國必須具備強年夜的原始創新才能。年夜科學裝置能孕育新的科學發現,讓技術創新走在後面。”中國科學院院士房建成說。
貴州省六盤水市聚鑫煤礦,400米地下。一塊塊堅硬巖層被切分、磨碎、運出。作為世界首臺礦用機動型硬巖掘進機,“涼都號”月掘進量最高達417.9米。在它的助力下,聚鑫煤礦提早兩年投產。
“首臺套政策支撐,新產品很快成長為‘拳頭產品’,并拓展動態售后服務、設備租賃等業務。”貴州黑拉嘎科技裝備無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姜濤說,今朝在研的“涼都號二號”盾構機無望本年下線,公司整體銷售支出預計將衝破12億元。
做好市場化應用“縮小器”,場景創新成為新引擎。
北京發布30項聰明城市創新需求清單;浙江提出頭具名向機場、景區等場景,摸索智能網聯汽車運營新形式……在政策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應用落地,引領技術衝破與產業升級。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并及時將科技創新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上。”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討院黨委書記劉冬梅說。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正隨著新質生產力發展而提質加快。
鞍鋼集團關寶山礦業無限公司工廠內,年夜型球磨機轟鳴,巡檢機器人實時采集設備溫度、振動等數據,清掃機器人不斷清掃粉塵。
公司設備副經理劉春輝說,比擬傳統選礦方法,智能化使原礦處理量、精礦產量、金屬收受接管率進步,球磨機、壓濾機效力改良,綜合能耗降落。
從無人礦山到聰明口岸,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賦能下,傳統產業里的新質生產力也在加速構成。2024年,我國制造業技改投資比上年增長8%。2025年,我國將力爭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求新,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1分鐘可生產超過1萬片太陽能電池片。當前,全球七成的光伏組件來自中國。
近年來,我國“新三樣”產品表現亮眼,但個別新興行業存在重復布局和“內卷式”競爭,不僅下降資源應用和設置裝備擺設效力,也阻礙了行業安康發展。
若何破題?天合光能股份無限公司給出謎底:從“價格內卷”轉型為“價值創造”。
江蘇常州,200多位科研人員正推進下一代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研討。
“我們重點布局晶體硅、鈣鈦礦和三五族太陽能電池三慷慨向,盡力實現降本增效。”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說,“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佈景下,公司光儲一體化解決計劃支出已超整體營收30%,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培養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領域。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添值比上年增長8.9%,明顯快于規上工業增速。往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有用量達134.9萬件,同比增長15.7%。
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孕育新的商業遠景和市場機遇。
年夜模子與機器人融會的“具身智能”,是本年最令人等待的科技衝破之一。國內多家企業在這一未來產業新賽道上加力奔馳。
“我們自立研發端側多模態年夜模子,讓人形機器人有更聰明的‘小腦’,可滿足陪護、康復等需求。”面壁智能首席執行官李年夜海介紹,“在‘人工智能+’帶動下,人形機器人無望在更多場景應用。”
北京備案年夜模子數量達105個,重慶建成1096個數字化車間,黑龍江延展石墨開采加工全鏈條……從科創窪地、工業基地到物流樞紐、動力重鎮,分歧地區、分歧行業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年夜、未來產業培養,神州年夜地收獲更強勁的發展動能。
晉陞科技創新組織效能,買通“產業鏈”“創新鏈”融會發展渠道
作為全球首家量產工業級半極性氮化鎵資料的企業,西安賽富樂斯半導體科技無限公司一度面臨“沒資金、缺設備”的窘境。
從事硬科技晚期投資的中科創星科技投資無限公司提出可以租用旗下研發平臺設備。“我們發起的陜西光電子先導院有超凈室、生產和輔助設包養網備,來幫助企業加速研發投產。”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說。
從2017年參與A輪投資,到2022年再次加碼,中科創星一向陪同賽富樂斯追“光”逐“電”。在米磊看來:“科技創新規律決定科創投資規律。我們要持續壯年夜耐煩資本,發揮好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感化。”
改造越向縱深,創新越是彭湃。買通機制堵點、破解轉化難題,新質生產力的“養分”才幹愈加充分。
一根只要頭發絲直徑寬的細線,卻能吊起千斤重物。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領域,浙江理工年夜學傳授吳金丹已耕作10余年。結果走向生產線,緣于該校與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間的“牽手”。“有了平臺,企業提需求,我們聯合攻關,產學研融會的路走得更寬。”吳金丹說。
出題、領題、答題、驗題……用軌制創新解開科技創新的束縛,暢通結果轉化通道。
“構建鋼絲繩協同運動模子及運動坐標系正逆解的解析式”與“水泥裝車”間的關系是什么?普通人能夠覺得費解。作為技術經紀人,王輝卻深知此中奧秘。靠著對科研結果和市場的熟習,他敏捷為企業婚配到所需的技術。
當前,我國技術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年夜,技術市場蓬勃發展。今朝,我國累計培養孵化機構1.6萬多家,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達420家,支撐技術加速轉移轉化。
創新需求在哪里,改造就跟進到哪里。
湖北依托創新積分制,對科創企業進行智能賦分、量化評價;重慶鼓勵企業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交技術需求,平臺在線精準推送結果和科技人員信息;內蒙古將技術經紀人正式納進職稱評審序列……
“我們必須進一個步驟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會發展,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讓各類先進優質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不斷催生新產業、新形式、新動能。”科技部部長陰和俊說。